健身新手如何開始你的第一堂健身房訓練:從零到習慣的安全指南
作者:Jimmy|台中自由教練
健身,不該是讓人感到壓力的字眼。
對許多剛踏進健身房的朋友而言,那些陌生的器材、身邊熟練訓練的人群,甚至是「該怎麼開始」的疑問,都可能成為阻礙前進的原因。
如果你也曾經這樣想,那這篇文章正是為你而寫。
無論你是剛開始關注健康的上班族、希望改善體力與代謝的中高齡朋友,或是重啟運動計畫的退休族群,這裡都將提供你一套安全、實用且具成效的入門建議。
一、準備開始:健身前的三個關鍵元素
-
時間與心態:給自己一週2~3次、每次60分鐘的時間,這是最基本且有效率的起點。
-
適當準備:走進健身房,。
-
積極心態:不需要一開始就完美,但「願意開始」本身,就是你踏上改變的關鍵。
二、暖身:保護關節與提升訓練效果的第一步
開始訓練前,請給身體10~15分鐘的暖身時間,這是預防運動傷害、提升運動表現的必要過程。
建議暖身流程:
-
筋膜放鬆(滾筒按摩):釋放肌肉緊繃,提升關節活動度。
-
動態暖身:如高抬腿、弓箭步走等,提升體溫與心跳率。
-
輕度有氧:跑步機、滑步機5分鐘,準備身體進入訓練狀態。
三、認識器材:從陌生到熟悉的第一步
健身房常見器材可分為兩大類:
有氧器材
適合提升心肺功能與耐力。
常見設備:跑步機、橢圓機、腳踏車、划船機。
重訓器材
幫助你鍛鍊肌肉、增強力量。
常見設備包括:
-
固定式器材:容易上手,適合初學者。
-
分動式器材:雙側獨立,有助改善肌力不平衡。
-
滑輪系統:提供多角度阻力訓練,靈活性高。
-
自由重量(啞鈴、壺鈴、槓鈴):動作自然,較需控制與技術。
-
功能性訓練器材:TRX、藥球、敏捷梯等,適合多元目標與族群。
四、訓練安排:依時間與體力量身規劃
健身成效不在「訓練得多」,而在「規律持續」。以下提供兩種簡單且安全的訓練安排作為參考。
▶ 一週訓練2天(全身訓練)
適合忙碌上班族或剛開始訓練的朋友,課表以固定式器材為主,涵蓋全身大肌群。
例:訓練A → 休息 → 訓練B → 休息
▶ 一週訓練3天(全身訓練)
更穩定的訓練頻率,幫助建立習慣與身體適應。
例:訓練A → 休息 → 訓練B → 休息 → 訓練C
訓練內容將涵蓋:
-
腿部訓練:Leg Press、Leg Extension
-
背部訓練:Seated Row、Lat Pull Down
-
胸肩推拉:Chest Press、Shoulder Press、Lateral Raise
-
核心訓練:Plank、Side Plank、Ab Crunch
每組建議15下、2~3組,休息60~75秒,初期不需追求過重的重量,重點在學會正確的動作與呼吸節奏。
五、常見新手疑問
Q:為什麼每組做15下?
A:較輕重量與較多次數可幫助你熟悉動作,降低受傷風險。
Q:重量怎麼選?
A:最後幾下會感到吃力但仍能穩定完成,即是合適重量。
Q:休息多久?
A:大肌群75秒、小肌群60秒,讓你保有力氣又不過於疲勞。
六、心態調整:健身不是短跑,而是一段長路
健身最困難的,從來不是動作,而是「持續」。
無論你的目標是減脂、增加肌力、改善體態或提升健康,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。
請給自己時間,給自己允許犯錯與修正的空間,重要的是你一直都在路上。
「改變需要時間,而健身的價值,也正在於這段過程。」
預約試上課程,讓我陪你踏出第一步
如果你正在尋找一位重視動作品質、訓練安全與長期成效的教練,歡迎預約一對一或雙人課程,讓我陪你建立健康生活的好習慣。
📌 預約表單:https://ppt.cc/fQGL1x
📌 Line:dream95147
📌 Instagram:@dreaming753kb
📌 部落格:Pixnet 部落格|Blogger 部落格
如需進一步了解課程內容、教學方式或訓練建議,歡迎隨時聯繫。
讓我們在訓練現場見,一起打造更有活力、更健康的自己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