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4月, 2025的文章

健身新手如何開始你的第一堂健身房訓練:從零到習慣的安全指南

 作者:Jimmy|台中自由教練 健身,不該是讓人感到壓力的字眼。 對許多剛踏進健身房的朋友而言,那些陌生的器材、身邊熟練訓練的人群,甚至是「該怎麼開始」的疑問,都可能成為阻礙前進的原因。 如果你也曾經這樣想,那這篇文章正是為你而寫。 無論你是剛開始關注健康的上班族、希望改善體力與代謝的中高齡朋友,或是重啟運動計畫的退休族群,這裡都將提供你一套安全、實用且具成效的入門建議。 一、準備開始:健身前的三個關鍵元素 時間與心態 :給自己一週2~3次、每次60分鐘的時間,這是最基本且有效率的起點。 適當準備 :走進健身房,。 積極心態 :不需要一開始就完美,但「願意開始」本身,就是你踏上改變的關鍵。 二、暖身:保護關節與提升訓練效果的第一步 開始訓練前,請給身體10~15分鐘的暖身時間,這是預防運動傷害、提升運動表現的必要過程。 建議暖身流程: 筋膜放鬆 (滾筒按摩):釋放肌肉緊繃,提升關節活動度。 動態暖身 :如高抬腿、弓箭步走等,提升體溫與心跳率。 輕度有氧 :跑步機、滑步機5分鐘,準備身體進入訓練狀態。 三、認識器材:從陌生到熟悉的第一步 健身房常見器材可分為兩大類: 有氧器材 適合提升心肺功能與耐力。 常見設備:跑步機、橢圓機、腳踏車、划船機。 重訓器材 幫助你鍛鍊肌肉、增強力量。 常見設備包括: 固定式器材 :容易上手,適合初學者。 分動式器材 :雙側獨立,有助改善肌力不平衡。 滑輪系統 :提供多角度阻力訓練,靈活性高。 自由重量 (啞鈴、壺鈴、槓鈴):動作自然,較需控制與技術。 功能性訓練器材 :TRX、藥球、敏捷梯等,適合多元目標與族群。 四、訓練安排:依時間與體力量身規劃 健身成效不在「訓練得多」,而在「規律持續」。以下提供兩種簡單且安全的訓練安排作為參考。 ▶ 一週訓練2天(全身訓練) 適合忙碌上班族或剛開始訓練的朋友,課表以固定式器材為主,涵蓋全身大肌群。 例:訓練A → 休息 → 訓練B → 休息 ▶ 一週訓練3天(全身訓練) 更穩定的訓練頻率,幫助建立習慣與身體適應。 例:訓練A → 休息 → 訓練B → 休息 → 訓練C 訓練內容將涵蓋: 腿部訓練 :Leg Press、Leg Extension ...

【筋膜放鬆】腿後肌群太緊放鬆完卻沒效果?試試看放鬆足底筋膜!

圖片
  嗨~我是Jimmy,台中自由教練,今天來聊聊腿部筋膜: 在深蹲時會屁股眨眼嗎?做Hip Hinge(髖鉸鍊)時下不去?還是硬舉時活動度不夠會腰痠? 這些可能和 腿後側肌群太緊 有關喔! 當我們 坐著的時間太久,大腿後側的肌群會長期處在縮短的狀態 ,久了之後會讓這條肌肉變得很緊繃,如果在這樣的狀態下沒有放鬆就直接去做訓練,很有可能出現上面所說的狀況。 放鬆大腿後側肌群最常見的方法,是用坐在椅子上用按摩球按壓,或直接伸展它,不過在這裡居米要提供一個更有效的方式,那就是: 用網球放鬆腳底筋膜! 騙人的吧!?放鬆足底真的就能放鬆腿後側嗎? 別急,讓我們做個實驗證明一下。 放鬆足底 1.先進行前彎測試 前彎測試把腿伸直身體向前彎手掌摸地板的動作。在動作中我們可能會感覺到大腿後側很緊,而這個動作正是在測試我們腿後肌的緊繃程度。(如果不覺得緊,恭喜!你的腿後肌群很健康。)在進行放鬆之前,先做一次前彎測試,看看手能不能碰到地板。  2.用網球按摩足底 接下來我們可以拿一顆網球放在腳底, 用腳踩著球,按摩前腳掌、足弓、腳跟這幾個地方,每個地方按壓停留30~60秒。 兩邊足底都充分放鬆。 ​ ▲踩網球按摩這些地方 3.再做一次前彎測試 等放鬆完之後,再做一次前彎測試,比較看看前後兩次的差異。是不是發現身體前彎的角度變大很多?前彎時大腿後側也沒有先前那麼緊了,是不是覺得很神奇呢? 為什麼有效? 為什麼放鬆足底能有效改善大腿後側緊繃?其實,身體後側的筋膜是相連的,筋膜從足底連接小腿、大腿、脊椎,一路到頭頂,這條筋膜的路徑被稱為 淺背線 。 ​ ▲淺背線 我們可以想像這條淺背線就像一串香腸,將身體後側的肌肉串聯在一起,當其中一部分筋膜緊繃,就會影響到整條筋膜線,同樣的,放鬆其中一部分的筋膜,也能放鬆整條筋膜線的張力。這正是為什麼放鬆足底能夠放鬆腿後側的原因。 除此之外,在淺背線中大腿和小腿的筋膜是相連的,久坐不僅會讓我們的大腿後側緊,小腿長時間維持蹠屈的狀態(如圖),也會變得短縮、緊繃。 ​ ​ ▲足蹠屈&小腿深層肌肉 小腿後側的 脛骨後肌、屈趾長肌、屈拇長肌都連接到足底 ,這些肌肉的位置太深層,直接按摩小腿可能沒辦法放鬆到, 必須透過按摩足底才能放鬆 。因此訓練時遇到腿後肌緊繃的問題,一直放鬆大腿後側如果都沒有改善,可以試著放鬆足底看看喔! 預約方式與聯繫資訊 若您正...

【健身重訓】14本健身好書推薦 Part3(進階9-14)

圖片
  嗨~我是Jimmy,台中自由教練,繼續推薦好書: ​ 這篇要介紹的是內容比較多,需要時間消化的書,個人覺得這幾本很適合健身教練或相關從業人員讀。總共介紹六本:《基礎肌動學》、《圖解肌肉與關節 運動.結構.保健》、《功能性訓練手冊》、《肌肉機能解剖觸診技術 臨床按摩療法》、《解剖列車》、《CrossFit 一級訓練指南》。 ​ 9. 基礎肌動學 Paul Jackson Mansfield, Donald A. Neumann/著 分類:解剖科學 特點:好讀排版、清楚易懂的圖解、臨床案例介紹 這本書是我在大四的時候讀的,沒有買,因此只能憑印象介紹(幸好大學只是昨天的事XD)。那時剛看完《人體解剖全書》,想要尋找更詳盡的肌肉解剖知識,才意外接觸到肌動學。這本書是肌動學的基礎,如果說《人體解剖全書》是“靜態”解剖學的教練聖經,那麼這本書就是“動態”解剖學的教練聖經。肌動學就是在介紹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的相互作用,解析身體的移動、旋轉等動作。 前三章介紹了結締組織的組成、肌肉生理學,與物理治療上的應用案例,第4~11章分肩.肘.腕.手.脊.髖.膝.踝來介紹各個關節的解剖構造與生物力學上的功能,每一章都會有各關節在臨床上常見問題與案例參考,最後兩章探討步態與呼吸肌動學,怎麼聽起來整個就很像教練上課會教到的東西!?沒錯!雖然這本書不是那麼好讀,但是對於想要精進的教練,這本絕對是個好選擇! ​ ​ 10. 圖解肌肉與關節 運動.結構.保健 分類:解剖科學 特點:常見運動傷害成因與復健方法、運動科學短篇主題、大量圖片 這本書看似圖多好讀,但其實讀起來蠻累的,因為那些圖全是學術名詞、科學研究和統計圖表啊啊啊!!!別看它彩圖多就被騙了,書中的內容絕對是需要花時間思考跟消化的,個人覺得要熟讀的難度跟解剖列車有得比……幸好這本書將複雜的內容分成101個短篇主題,每一篇大概2~4頁,可以分篇慢慢讀。 這本書分四個部分,分別是肌肉關節構造(解剖學)、日常動作科學、運動動作科學(生物力學、肌動學)、常見運動傷害與復健方法。大推第四部:常見運動傷害與復健方法,身為一名私人教練,一定會遇到各種有關節疑難雜症的學生,十字韌帶斷過、膏肓痛、網球肘、手掌發麻等等,了解關節的機能與疼痛的成因,絕對有助於解決學生的問題。不能解決至少懂得怎麼轉介,幫學生節省時間。另外個人覺得這本書也很適合訓練運動選...

【健身重訓】14本健身好書推薦 Part2(中5~8)

圖片
  嗨~我是Jimmy,台中自由教練,推薦好書Part.2: 這篇介紹的書個人覺得適合稍微有點健身經驗的人,《進階肌力訓練解剖聖經》可以學到許多訓練訣竅,但要實際訓練過一段時間,才知道這些訣竅好在哪裡。訓練過程中我們難免會受傷,《痛症按摩拉筋全書》告訴我們痛症成因、如何預防以及如何解決。《人體解剖全書》、《人體運動解剖全書》是解剖學的部分,知道肌肉起止點及動作功能,絕對有助於訓練時抓感受度! 持續探索追尋,有助於了解事物的本質。推薦好書第二集,接下來要介紹的幾本書難度會比較高,而且字變多圖變少讀起來比較花時間,適合對重訓背後的科學原理有興趣的人。 這篇介紹還算好讀的四本:《進階肌力訓練解剖聖經》、《痛症按摩拉筋全書》、《人體解剖全書》、《人體運動解剖全書》: ​ 5.進階肌力訓練解剖聖經 Frederic Delavier, Michael Gundill/著, 李恆儒,宋季純,韓立祥/譯 分類:重訓知識 特點:進階肌力訓練原理、多角度肌肉訓練、一目瞭然的訓練課表 ​ 這本書可以拿來當作《四週練出一身肌》的補充,裡面對於健身的理論基礎講解更多,探討每個人天生構造上的差異,對各度的肌肉訓練方法也有更深入的解釋。書中論了許多健身常見的問題:動作要做快還是慢?臥推雙腳要放在地上還是懸空?划船要反手握還是正手握比較好?用自由重量練好還是器材好?等等問題都可以在書中找到解答。 這本書每個訓練動作都會附上動作解剖圖,讓你了解是在訓練哪裡,同時書最後提供了許多針對弱點肌群加強的課表,課表旁邊都有附動作圖,非常適合用手機拍下來到健身房練。 ​ 6.痛症按摩拉筋全書 羅永武/著, 袁育媗/譯 分類:筋膜保健 特點:認識痛症成因、圖文簡單的自療方法 ​ 當你開始重訓了一段時間後,或多或少會發現自己身上關節的疼痛問題,這些問題與肌肉不平衡、姿勢歪斜有關,筋膜保健這類的書籍,就是幫助你去認識與解決疼痛的問題。 書中前兩部分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症狀和運動傷害,包括五十肩、脊椎滑脫、薦髂關節錯位、髂脛束症候群、投手肩、腕隧道症候群等等。每個症狀大概2~4頁就能看完,內容不難。第三部分依症狀解釋放鬆、強化筋膜的方法,這本書教的筋膜自療方法與《筋膜線》相似,講的就是“放鬆、按摩、伸展、強化”,只是這本書對痛症背後的成因講解更多,當你認識了疼痛的成因,往往就是解決它的第一個步驟。 ​ 7.人體...